English

京城“黑车”也升级

1999-01-11 来源:生活时报 本报记者 莫江兰 我有话说

自北京出租车实行全面调价,“面的”难逃淘汰命运之后,附属而生的“黑出租”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,越来越多的“黑夏利”替代了以往的“黑面的”。一位业内人士戏称:“黑车”也开始了出租车型的“升级换代”。

夏利出租车尚未调价之前,记者从未被“黑夏利”所困,谁料,在北京市出租车全部完成计价器更换工作仅仅十天后,记者竟接二连三地被“黑夏利”所骗,以至于而今再打“夏利”,便会下意识地先瞅瞅车牌号,否则断断不敢再乘坐。

1998年12月24日晚,天已漆黑,记者从报社出来,刚在路边招手打车,一辆红色“夏利”便停在记者身边,黑暗中,出租车顶灯和“空”字标志分外醒目,记者不加思索上了车。但车开出几十米后,记者感到有些不对:车内有计价器,且执行新的1.20元收费标准,也有防护网,但车前却没有出租司机服务监督卡,且计价器安装在档位杆底部位置。

面对是否为“黑车”的疑问,司机倒显得一脸“沉着”:“怎么会是黑车呢?这车是我老婆开的,她这两天病了,所以晚上我开出来挣点钱,车呆着不是浪费吗?服务卡自然收起来了。”

一路上,司机很热情,也很健谈,并信誓旦旦地保证有发票。见此景记者也不好再说什么,但心中的疑惑却一直难消。果然到达目的地后,司机拿出的发票根本不是正规的“的票”,而是标明拾元整类似公共汽车的车票。记者声称根本无法报销,司机则讨好般商量着说:那你就少给点吧,十块钱怎么样(计价器显示13元)?记者付完钱后下车看了看车牌号,打头的果真不是出租车的“京B”而是“京E”。

当记者事后向一位老出租司机谈及此事时,这位司机直笑记者少见多怪:“眼下京城‘黑夏利’起码有好几千辆。他们白天“趴”在城乡结合部,静等外地来京人员不要发票以及交通不便的北京人,晚上则杀进城区,随意地跑,白天在三环附近‘黑夏利’多着呢。”不过他承认,也许由于“面的”被淘汰了不少,目前“黑夏利”尚未对其生意造成明显影响。

果然,一日中午记者在南三环一个加油站旁看到:十辆崭新的“夏利出租车”正安安静静地等待“上钩者”。猛一看,与真出租车绝无两样:有顶灯、计价器、车门上也喷着某某出租公司或个体出租车字样,细细一看却发现所有的车均没有监督卡、营运证,车牌号也不是“京B”。但如此“包装”足以把外地人“蒙”得分不清你我了。记者在此仅呆了十分钟,就有两辆“出租车”先后拉着刚下长途车的外地人溶入车流之中。晚上记者再访此地,夏利车已是全无踪迹了。

记者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:眼下开“黑夏利”的,不少原来一直开着“黑面的”,他们将“面的”卖了,换回了“夏利”。一位据称提心吊胆开了一年多“黑面的”的司机说:反正“面的”也没几天好日子过了,趁“面的”车况还不错,赶紧卖了,加上一年来赚的钱,买辆夏利还是没问题的。

谈到“黑车”的转变,业内人士称:“面的”即将淘汰,使“面的”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,再开“黑面”不仅生意清淡,走在路上也格外扎眼。现在路上跑得大多都是“夏利”,相对“面的”来说,“夏利”不仅车况好,每公里1.20元,也比“面的”的收益要好,“夏利”多假冒也就容易,也更隐蔽,尤其在夜晚,很难被识别。而一旦乘客上车后,许多人考虑到自身安全、可以讨价还价等种种原因,明知是“黑车”也不再去斤斤计较。另一方面,由于“黑车”除了车辆折旧费、汽油开支外,所挣的可说是纯利,因此他们不急于找活,也基本不拒载,在价钱上也有得商量,经营起来比较灵活。按他们的话说:“呆着就赔钱,走车就有得赚。”所以有时服务态度较好也令部分乘客满意。

出租管理部门对“黑夏利”现象已有所察觉,并一直在尽力查处。有关人士提醒乘客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不要乘坐无证黑车,因为“黑车”一旦发生交通事故,由于车主是个人,有没有偿还能力令人怀疑,如果双方发生纠纷,也无处投诉,甚至再找司机也很难。这位人士说,辨别“黑车”的最好办法有三种:一是看车号,目前北京市出租汽车都是“京B”打头,只有极少量的“京A”;二是看出租司机服务监督卡,在运营时此卡必须放置驾驶副座前方,只有在司机停止运营时才能收起;三是看前风档玻璃上是否贴有红色的“运营证”,有的则为真出租车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